一、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愁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一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③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④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及时化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
持续的心理压力是心理疾病产生的罪魁祸首,因此大学生要及时化解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大学生应对压力的几个常规步骤和方法。
承认已经发生的事实;
把可能出现的最坏后果列出来,逐个进行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
接受它并包容它。人生短暂,大学生有更多、更重要的人生任务,不要在一件事上耗费太多时间、精力;
做运动,让自己身体疲劳,心理放松;
积极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去忙另一件事;
学会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比如:自我暗示法、放松调节法、想象脱敏法、呼吸调节法等;
积极从朋友、家庭、集体中寻求社会支持,获得心理帮扶;
不断地自我激励,经常与成功人士交往、看成功人士传记、参加心理素质潜能开发培训班等等。